绿色建筑

关键词

1、全寿命周期管理;

2、数字经济理念;

3、融投资带建设(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);

4、产业育城;

5、构建甲乙丙丁+政府的生态建设;


发展定位

按照数字驱动、双碳引领的发展理念,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集智库、投资运营、产业运营、数字运营、绿色运营和建设服务的绿色建筑全产业链系统集成商和运营服务商。

竞争优势

1.品牌优势

集团自成立起就致力于推进质量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,重视绿色、低碳的全过程生产管理,跟随国家战略,主动开展装配式建筑、被动式住房、绿色建材、数字化转型等业务,拥有绿色智造和绿色建造相结合下的策划、咨询、设计、施工、项目管理、运营等全产业链的服务,并在多个业务链条上获得了国际、国内众多荣誉及项目奖项。在行业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,专家资源丰富;

2.技术优势

在项目生产过程中,通过独立研发和集成,提炼总结并申报了百余项专利发明、软著、作品等,真正实现了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及多个项目的应用,实现了技术的转化应用;集团重视技术研发,申请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,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,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及平台搭建;

3.资质优势

具有建筑业全产业链最全的资质体系;

4.业绩优势

早期布局装配式建筑业务,成立装配式建筑研究中心,以智库为引领,打造装配式建筑的系统解决方案;并获得国际LEED认证(玛氏中国总部基地办公楼项目);

5.产业生态优势

依托北京工程研究中心,和住房和建设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、北京建筑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中交、中建等科研院所、行业学会(协会)、龙头企业的广泛合作,共同研究绿绿色建筑、绿色建造的标准系,及绿色低碳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的科技研发。


绿色建筑1.png

产品体系

构建“点-线—面—体”的产品服务体系:

Ø  点:绿色建筑的规划、设计、建设服务;需求侧的建筑能源管理解决方案;

Ø  线:项目全寿命周期下的全过程咨询、投资运营、工程建设;

Ø  面:平台化运营管理服务,包括:绿色设计平台、绿色建材平台;

Ø  :打造智慧低碳建筑、低碳园区、创建绿色低碳城市。


绿色建筑-产品服务体系.png

1、绿色建造I·F·EPC(M)·O

系统整合项目参与各方资源,创造建设领域价值链供应体系,围绕绿色设计、建设工程、市政工程,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,提供从策划、咨询、规划、设计、招标代理、勘察、采购、装修、施工、机电安装、监理与项目管理、代建服务、建成运营等全过程或阶段性的服务。从城市发展研究、产业投资运营、规划设计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工程总承包等的全纵向一体化优势,强化技术集成创新,并不断延伸产业链,提升落单能力和经营价值,专精特新,打造专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,探索创新I·F·EPC(M)·O、DBOT/DBLOT等模式。


2、绿色节能建筑云平台(全过程维度)


绿色节能建筑云平台通过搭建GIS+BIM+云大物移智的数字化平台,采用三网融合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。对建筑的“全寿命周期”进行三阶段细分。每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功能组合。以“应用商店”的形式,省市级管理者、大型建筑的使用者、物业管理者、施工方都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下载自己的“功能套件”。


 

绿色建筑-绿色节能建筑云平台.png

咨询审核阶段。绿色策划方案应因地制宜对建造全过程、全要素进行统筹,明确绿色建造实施路径,体现绿色化、工业化、信息化、集约化和产业化特征。包括:BIM建筑能耗模拟、管理节能咨询、节能数字审核。

检测监督阶段。鉴于建筑材料等质量难于衡量,不但对建筑工程质量又极其重要,不可能在一个采购过程就能评价。应该建立材料供应商评价平台,从“使用工程”中的全生命周期角度,建筑工程中的相关者都对某种材料进行星级评价。在一定阶段分数过低的供应商,建立黑名单制度和淘汰机制。

绿色施工阶段。是指围绕绿色施工“四节一环保”核心评价体系,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智能仪表并借助通讯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技术,随时随地以数字化的方式对绿色施工诸如能耗、水耗、施工噪音、施工扬尘、大型施工设备安全运行状况等各项指标数据统计分析汇总。

运行管理阶段。搭建区域公共建筑节能建筑平台,对公共机构、医院、校园、大型商场和工业建筑等重要建筑进行能耗运行监测与管控。区域平台的功能定位,综合考虑数据统计分析需求和数据上报效率之间的平衡关系,逐时分类能耗数据和第一级分项能耗数据,以及由此汇总得到的各层级分类分项能耗汇总值和平均值。包括:全域/市县数据汇总、数据交换、数据处理、上报情况、重点建筑、高级分析、大屏幕展示和系统管理等子系统。

3、全要素智慧生态产业运营平台

规划阶段。通过可视化的规划一张图辅助模型系统,基于“双碳”目标,并对城市土地资源、生态资源、空间利用进行智能匹配分析,科学合理的进行产业功能布局,实现城市降碳减排,让城市更绿色和集约发展。通过对水文地理、气候环境、建设项目、市政工程等城市数据的集成计算,实现针对城市发展、市政、交通、公共服务等关键决策领域资源的智能动态规划。

发展阶段。“EOD+产业育城”重塑区域发展动能,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。首先是按照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双统筹双促进原则,积极创新EOD模式,按照生态环境和产业化一体化的思维,进行区域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,重新塑造区域的生态基底,重构区域生态系统和生态格局。同时,积极导入和孵化相关联产业项目,形成产业生态体系,并创新区域开发模式、构建结构化金融体系,搭建创新赋能的产业运营平台,以产育城、产城融合,最终实现生态构建与区域发展的有效结合与相互促进。

其次是以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——产业生态育城平台(IEOP)为依托,挖掘并做大做强地方的特色产业,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时代红利,打造集创意设计、数字技术、科技创新、职业教育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赋能体系,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,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重塑当地的产业生态。作为一个开放的区域赋能平台,产业生态育城平台通过引入绿色设计、绿色智慧生态协同等模块,凝聚广大中小企业的力量,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绿色、低碳化发展。

建设阶段。打造绿色智慧建设平台,实现对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从绿色低碳设计、绿色建材检测、绿色建造过程监督和竣工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,全面保障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绿色、环保和低碳的。

城市运营管理阶段。积极建设 “数字新基建”,并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、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,建立虚拟与物理一体化的全面感知网络和融合基础设施系统。通过构建统一的CIM空间信息模型,积累市政基础设施的大数据,构建智慧城市运营平台,助力城市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运营。形成集“数字运营、产业运营、能碳运营”三位一体的运营管理体系:城市综合治理服务、城市双碳管理、能源综合管理、智慧环境监测服务、智慧污水和黑臭水体监测等绿色智慧运营等多种服务。


4、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


依托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打造“科创工场”,站在产业的角度,与政府合作引入科技基金、项目基金,以技术资本,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高度融合的模式,形成科技孵化器、产业孵化器,带动项目孵化器,成为科技方面的产业育城中心。

打造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区,形成集绿色建材研发、绿色装配式技术研究与示范、新能源技术、智慧能源技术与集成应用等一体化的绿色科技产业园。